模块使用说明:
此模块只有短短不到十行代码,并且未调用任何Widget组件,纯CSS实现,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没有调用Widget组件,也可以实现全屏?哈哈,因为调用了模板class,大家看代码中的 class="footer-more-trigger",这个footer-more-trigger就是模板自带的class,那这个class包含哪些css呢?请看以下代码:
.footer-more-trigger {
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6px 11px 4px 14px;
width: 37px;
line-height: 1.3;
border: 1px solid #fff;
left: -12px;
top: -5px;
}
找到template/default/forum/discuz.htm大概第64-82行,我们看到有一个{eval $k=1;}...{eval $k++} 这段代码的意思就是,从1开始,有一个幻灯片就会加1,这样会一直循环下去,我们想让他显示5张幻灯片,只需要把$k++修改为$k=5就好了,另外如果要修改幻灯片播放速度,播放窗口大小,可以找到对应的slideSpeed,slideImgsize来修改即可。
装完了CentOS-6.4-i386-bin-DVD1.iso,发现系统语言一直是英文,找了相关的文章,大多是解决中文乱码的问题,安装中文语言包
yum groupinstall "Chinese Support"
装完中文语言包之后,它不会自己变成中文,得修改文件/etc/sysconfing/i18n,没有的话创建!内容改成如下:
LANG="zh_CN.UTF-8"
SUPPORTED="zh_CN.GB2312:zh_CN.UTF-8:zh_CN: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设置完重启N遍不起作用。
我的情况是中文显示正常,只是系统语言是英文而已,想到WINDOWS下的区域与语言设置,改一下应该好的吧,结果发现CentOS系统设置中没有区域语言这一说,可以设置的区域只是确定区域时间的,最后终于让我找到了解决方法。
修改CentOS运行环境的默认语言环境变量值
[root@www ~]# vi /etc/profile
找到export语句,在语句前面加入
LANG=”zh_CN.UTF-8″
再在export后面追加LANG
export PATH USER LOGNAME MAIL HOSTNAME HISTSIZE INPUTRC LANG
保存配置,修改CentOS语言完成。
重启后你就可以看到可爱的中文语言界面了
Goagent这个工具已经流行很久了,可能很多人以为挂了Goagent以后,就不会被人找到自己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你查看Goagent提交的请求,你会发现,所有请求的User-Agent是类似这样的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33.0.1750.154 Safari/537.36 AppEngine-Google; (+http://code.google.com/appengine; appid: s~xxx)
后面都被添加上了你的appid,也就是那个xxx,这个并不是软件有意添加上去的,而是Google App Engine在接口中的一个强制措施。
User-Agent. This header can be modified but App Engine will append an identifier string to allow servers to identify App Engine requests. The appended string has the format "AppEngine-Google; (+http://code.google.com/appengine; appid: APPID)", where APPID is your app's identifier.
恩,写完文章第二天,就收到Google邮件说GAE要支持socket调用了,以后应该可以实现自定义User-Agent了,期待更新。
Additionally, the HTTP User-Agent header string that historically allowed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App Engine applications should no longer be relied on to identify the applicatio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outbound sockets for App Engine, applications may now make HTTP requests without using the URLFetch API, and those requests may set a User-Agent of their own choosing.
很多人会觉得其实带个appid没什么,关键是其实这就是对你的一个唯一的Tag标签,而且在传输过程中是没有加密的,在上层网络统计起来完全没任何困难,只要你使用这个id不小心访问过任何一个能指示你身份的网站,那么就能通过统计的方式通过这个appid找到你。再者,很多人在设置这个id的时候完全设置的是自己喜欢使用的一些用户名什么的。
我无意间搜到了老外的一个帖子:
http://stopforumspam.com/forum/viewtopic.php?id=3299里面就有一个appid,看前缀应该是来自咱们国家的吧:
User 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rv:7.0) Gecko/20100101 Firefox/7.0 AppEngine-Google; (+http://code.google.com/appengine; appid: s~cnxmleo)
然后去百度或者google一下这个id,你猜我看到了什么,连QQ都有,当然,会不会是巧合重名我也不得而知了。
退一步说,我们不要那么腹黑,我们假设是没有人在统计appid等信息的,难道你用了Goagent以后就没有办法获取你的真实ip了么,那么请你挂上你的Goagent,访问这个网站:
http://proxytester.org/震惊了么,骚年。现在国外不少网站都开始着手封禁来来自GAE的请求了,
Goagent已经不是新东西了,如果到现在有人认为它是个匿名代理工具,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个广告是2011年的圣诞广告,不管是从剧情、结构、表演、摄影、音乐等多个方面来看,都可以为短片创作者们提供不少灵感。其中,影片对小男孩“急切”情绪的表现方法可以说是最可取的地方。24天的等待是有多漫长?小男孩吃不下、睡不着、望眼欲穿地盼着时钟可以走快一点。作为英国某大型百货公司推出的圣诞广告,本片通过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为家人送上圣诞礼物的温馨故事,向消费者传递出一种品牌理念:礼物,是一份心意。爱有多深,送出礼物的心情就有多急切。
本片原名《the long wait》,把这部2011年的作品再发出来,是因为在节日类型的微电影中,本片不管是从剧情、结构、表演、摄影、音乐等多个方面来看,都可以为短片创作者们提供不少灵感。其中,最可取的地方可以说是影片对小男孩“急切”情绪的表现方法。除了一些常规的面部表情,比如嘟嘴、撇嘴、叹气、一愁莫展等,导演在片中非常强调孩子的“躁动”行为,像在桌面上不停地敲击、在沙发上不停地抖腿、坐在旋转椅上不停转动等,这些细节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和单纯,而且可以营造出焦急感不断升级的紧张气氛,在这个时候观众的疑虑程度也会逐渐加深,这小男孩到底要做什么?
这一类广告微电影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打开一个“双赢”的局面,消费者看到质量高的微电影,而商家为此赢得了不少消费者情感上的青睐。
在文件User_ChkLogin.asp中查找如下代码:
Response.Cookies(Site_Sn)("UserName") = UserName
Response.Cookies(Site_Sn)("UserPassword") = UserPassword
Response.Cookies(Site_Sn)("LastPassword") = RndPassword
Response.Cookies(Site_Sn)("CookieDate") = CookieDate
End If